发布时间:2024-11-11 09:56:30
浏览量:449
中国古代烹饪饮食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
中国烹饪饮食文化的历史传统,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。“和”是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中体现的,绝不是求同;“节”是以养生为目的的,与娱悦、享乐并不矛盾,绝不是苦行;“齐”是经验的总结,它一旦脱离了封建礼制,避免了单一与僵化,便成为个人风格与多种流派的体现。人的口味是烹制者培养起来的,而烹制技术又常因享用者的口味而抑扬,二者的互相促进,便形成了中国烹饪技术在保留基本模式的前提下不断更新和演进。
古代高端烹饪主要在宫廷,流传到社会上层和御用文人的家庭中,古代民俗中存在的很多“和、节、齐”的烹饪饮食实例,也只限于中层的小康之家。底层贫困的百姓是没有条件来进行如此复杂的烹饪饮食操作的。现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,烹饪饮食的追求有了更大的广泛度。因地制宜的饮食习惯已经形成了菜系,气候、出产、人文习俗和节日场景形成的食品地方特色,正在通过网络和电视广泛流传。菜系转地会有变异,超越季节会有改作;加之各种菜肴的流传不再只是文字的食谱,更有视频的加持使之更为形象和具体。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,养生与美味的结合更为大家特别是老年人所重视。高科技营养学的发达使烹食问题向科学发展。
“和、节、齐”,一直是中国烹食文化历史的传统,它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上。与“和”对立的是偏激,与“节”对立的是放纵,与“齐”对立的是恣意。在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,与历史传统反其道而行之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是存在的。口味与食性往往与地域的气候特点有关,是饮食的自然属性,但为了追求口味的独特,过咸、过辣、食性过热、过凉便成为对健康的损害。吃饭喝酒的作用不只是果腹,还有很多精神和审美的因素在内,而一旦饕餮成性、醉酒成病,用作不正当交往的手段,便败坏了社会风气,摧残了个人的生命。“和、节、齐”的传统一旦失落,烹食丧失了理性、形成了恶性的淫逸,便预示着礼制和道德的失落。建构一种正确的味觉审美标准,以融五味于一肴、养气血于一餐为美,这应当是一种修养。时代发展了,中国饮食文化“和、节、齐”传统的承继,也需要注意剔除其中僵化的因素,不断更新、发展。要用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去丰富世界文化,并毫无愧色地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,去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。
(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)